巴黎大学(SORBONNE)的前身草创于9世纪末期,最初附属于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教会机构。12世纪初,著名学者阿培拉德入主校务以后,学风鼎盛,规模日益扩展。1180年,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颁布“大学”称号,和意大利波隆纳大学并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。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,拿破仑以“帝国大学”为名,设立了中央集权式掌管法兰西大学教育的机构,巴黎大学名存实亡,直到百年之后的“第三共和国”时期,才又重新组合、恢复。几百年来,随着法国历史的演进,分分合合始终是巴黎大学扩展史中很大的特色。1968年,巴黎大学生发生暴动,抗议课程落伍,反对填鸭式教学,希望争取更多的学术自由及校园民主。从此,巴黎大学按所在行政区域的不同,分为十三所。实际上是原有学院的“合纵连横”——把地缘相近、教学理念一致、课程容易搭配的归并在一起,再逐渐扩充的结果。八十年代中期,巴黎市区的八所大学(一大到七大及九大)已经容纳了18万余名学生,这八所大学不过就是散布于市区的几棟建筑,没有一般大学必有的校园、运动场和宿舍,虽然如此,巴黎大学的师资阵容却是一流的,在学术界、政治界都拥有一定地位。
自由、独立、不受羁绊,一向是法国人最标榜的,这种精神也反映在学风上。巴黎大学没有新生训练、毕业典礼、没有上、下课铃,没有训导制度,甚至也没有所谓向心力、认同感。过了上课时间十分钟还不见老师,学生们就自动退席;而老师讲得兴起,超过时间,学生也可以鼓噪;迟到、早退、旁听……一切悉听尊便。巴黎身居全球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艺术、科技的枢纽,其活动之频繁及文化氛围之浓厚,是纽约、华盛顿、伦敦等大都会都难以企及的,也许这正是巴黎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独占鳌头的原因。
狄德罗-巴黎第七大学于1970年从原巴黎大学分离出来,到目前为止,它已发展成为一所能提供230种国家文凭的多学科综合大学。主要领域包括:理学(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命科学、计算机信息学、地球科学与环境)、文学与人文科学(外国语、社会科学、哲学与科学史、历史、地理学)以及医疗健康科学(医学与牙科学、血液病学)。其文学-语言类专业在法国大学中首屈一指。学校由31个部门组成,其中有17个教学研究单位、3个院系、3个专科学院、8个公共服务机构。巴黎七大拥有高质量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,一共有130个实验室和研究组,其中一半为国家科研中心(CNRS)、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(INSERM)、法国原子能署(CEA)等国家大型研究机构的合作单位。该校的22个博士学院(这是法国专业范围最广的博士生学院),涵盖87个专业的研究硕士和2200个博士和博士后论文准备者,当年有600篇论文,其中有40个可以作研究课题。
从2006年开始,巴黎七大逐渐搬到在格朗穆兰地区毗邻法国国家图书馆占地155000平米的新校园,并在该校区新建了一个图书馆,配备了更为先进的设备和强大的资料系统。图书馆一共有1800个位置可供使用和350000份资料可供查阅。秉承狄德罗的精神,巴黎七大面向世界,广泛接纳国际学生。中国现任卫生部长陈竺曾于1984年9月至1989年7月任巴黎七大圣•路易医院血液中心实验室外籍住院医师,攻读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博士学位,后做博士后研究。